每日撥冗幾分鐘的時間,在臉上的一些重要穴位進行臉部按摩,運用得當可以是一個良好的日常保養習慣。

 

臉部按摩可以刺激經絡:

在中醫學裡面,刺激經絡是為幫助啟動身體的機制,可以提醒身體沒有適當運作的地方再重整動工。

在臉上按摩也是一樣的機制,這也是為什麼按摩可以帶來消水腫的視覺效果,當體內的運作機制恢復正常的時候,滯留在肌膚底下的水分,也就更容易被健康運作的身體機制自然帶走,臉部線條也更加緊緻。

當偶爾熬夜、吃的過鹹或是應酬飲酒的時刻,隔天一起床,發現倦容以及浮腫時,可以適當的臉部按摩,以調理醒來時的臉部狀態。

 

臉部按摩的四組穴道分類:

針對倦容、緊緻、幫助放鬆肌肉,以及改善水腫線條的四組臉部按摩的穴道組合,不同的狀況可以按摩不同的部位,若當天的時間夠多,也可以多用一些時間將所有的穴道進行按壓,長期下來幫助臉部循環狀況變好,臉部的線條更容易呈現緊緻的狀態。

 

 

幫助消除疲勞的穴位,讓臉部呈現朝氣

第一組-中醫師常用消除疲勞配穴

頭維穴(胃經-醒腦)- 於頭側部,當額角髮際上0.5,頭正中線旁開4.5寸。

百會穴(督脈-提神)- 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。

 

第二組-中醫師常用明目提神配穴

陽白穴(膽經)- 於前額部,當瞳孔直上,眉上1寸,為眼睛動脈出口。

晴明穴(膀胱經)- 於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,當上瞼部眼眶內側緣與眼球之間空隙部。

四百穴(胃經)- 於下眼瞼下一寸,當眶下孔處。消除黑眼圈有效。

以上這3穴一組是針對明目提神的配穴。

另外也可以按壓太陽穴(奇經) – 於耳廓前面,前額兩側,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。

這6個穴位,是臉部按摩最幫助消除疲勞的地方,如果一早醒來發現今日看起來不夠有精神,或是前一晚睡眠狀況不夠良好,可以嘗試按壓這兩處10-15秒兩至三次(閉上雙眼以保護眼部)。完成後,會感覺眼神較為明亮、精神提升,讓人看來神清氣爽。

 

幫助刺激有關血液循環及代謝的經絡,讓臉部的線條呈現緊緻

第三組-中醫師常用提升臉部輪廓效果配穴:

地倉穴(胃經)- 於人體的面部,口角外側,上直對瞳孔。

巨髎穴(胃經)- 於瞳孔直下與鼻翼下緣相平的凹陷處。

太陽穴(奇經)- 於耳廓前面,前額兩側,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。

率骨穴(膽經)- 於人體的頭部,當耳尖直上入髮際1.5寸,角孫穴(於人體的頭部,折耳廓向前,當耳尖直上入髮際處)直上方。

這4個穴位分別位於口輪札肌、提上唇鼻翼肌、眼輪札肌、顳肌,是一條縱軸線,符合我們的生理肌肉構造,才能有提拉的效果;而為了提升臉部輪廓需由下到上的提拉才能有提升的效果。

 

 

刺激促進淋巴循環及代謝的相關經絡,助於改善臉部視覺感浮腫的穴位

第四組-中醫師常用臉部淋巴代謝配穴:

大迎穴(胃經)- 於下頜角前方,咬肌附著部前緣,當面動脈搏動處。

頰車穴(胃經)- 於面頰部,下頜角前上方,耳下大約一橫指處,咀嚼時肌肉隆起時出現的凹陷處。

曲鬢穴(膽經)- 於顳部,耳前鬢髮後緣直上,與耳尖相平處,當角孫前一橫指。

完骨穴(膽經)- 於頭部耳後乳突後下方凹陷處。

風池穴(膽經)- 於後頸部,後頭骨下,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,相當於耳垂齊平。

肩井穴(膽經)- 於肩上,前直乳中穴(於人體的胸部,當第4肋間隙,乳頭中央,距前正中線4寸),當大椎穴(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)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。

腧府穴(腎經)- 在胸部,當鎖骨下緣,前正中線旁開2寸。

這7個穴位按照順序,為代謝下頜、耳後、肩頸、鎖骨的淋巴排毒穴位,符合人體血液循環方向和規律,助於改善臉部視覺浮腫。

 
 
以上就是臉頸部按摩的四組16穴位,依照對臉部的需求進行臉頸部按摩,可以單點按壓或是多點按摩,並且按摩需要不勉強適當即可,留意進行時的舒適度,並且勿用力拉扯肌膚,保持按摩時肌膚的滑潤度。
 
 
此篇文章內容由蔡文幸中醫師校稿。